姓名: | 玄祯子 | |
领域: | 其它类别 | |
地点: | 北京 朝阳 | |
签名: |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126
- 博客访问:396780
风水学的起源 玄祯子 环境变化 二千万年前,一场突如其来的造山运动,打破了青藏高原的宁静。火山爆发,海水倒灌,森林大火,时刻威胁着人类的祖先,为了生存,他们逃往水草丰美的昆仑山脉,在这里定居下来。 二百万年前,我们的祖先进化为猿人,地球却进入了罕见的冰河期,四周天寒地冻,水源地的获得,成为最大的困难。他们不得不沿着河流开始寻找新的家园。一群人在黄河下游定居下来,成为华夏民族的祖先。 人类对于生存环境的选择,并不是与生俱来的。人类祖先不像鸟类,生下来就会筑巢。他们只能以身试法,凭借求生的本能,在大地山河间寻觅,这种以生命为代价,探索出来的经验,在华夏大地上,流传了二百多万年。 建筑起源 从旧石器时代初期(早期直立人阶段),人类的祖先从未停止过对生存环境选择的探索。《庄子·盗跖》:“古者禽兽多而人少,于是民皆巢居以避之。昼拾橡栗,暮栖木上,故命之曰‘有巢氏之民'。人类聚落居住遗址大致经历了树栖、天然洞穴、逐渐向河湖阶地平原地带扩大的发展过程。房屋建造形式也因自然环境不同分为竖穴式、横穴式或窑洞式、地面式、干栏式、夯土高台式。 遗迹考证 距今约六七千年前,人类进入了以农耕为主的母系社会,开始了定居生活。已经懂得对生存环境进行选择的祖先们发现,河流两岸的台阶地,是首选的居住环境,这就是河阶台地,河水在深凹的河床里流动,河床两边没水的河滩,长期受到风吹日晒,逐渐形成农耕文明赖以生存的肥沃土地。 西安半坡村遗址,就坐落在渭水支流一处标准的河阶台地上,村落背对关中平原上的白鹿原,正面向着浐河。遗址面积有1万多平方米,由居住区,制陶作坊和公共墓地三部分组成,围绕村落的一条人工挖掘的宽6~8米,深5~6米壕沟及贯穿全村的一条宽2米、深1.5米水道,将居住区分为两片,形成两个既有联系,又相区分的两组布局。环绕村落的大壕沟是为保护居住区和全体成员的安全而修建的防御工程,有如古代的城墙。壕沟规模相当大,呈南北长不规则的圆形,上宽下窄,像现在的水渠一样。这个兼具防御和引水功能的浩大工程,是华夏祖先对生存环境进行规划设计的最早雏形。这种河阶台地最鲜明的特点是靠近水源,即便于生活用水、躲避洪涝灾害的侵袭,又可得肥田沃土之利。尽管我们无法了解六千年前的半坡先民,究竟用什么方法来选择生存环境,但古老的半坡村落,却是对藏风得水生存哲学的经典诠释。
文字的起源 安阳殷墟甲骨文的发现被认为是“中国发现的最早的文字”,准确的说应该是最早的完整文字。伏羲的八卦图要早于甲骨文几千年,伏羲所处的时代应为新石器时代早期,这应该是中国古文字的发端,也结束了“结绳纪事”的历史。 伏羲八卦是用阴阳爻的8种组合形式代表了天、泽、火、雷、风、水、土、地八种不同的自然现象,这种排列和组合有它当时代表的意义和哲学思想。到了殷商(公元前1783年-公元前1135年)时代,据殷墟甲骨和有关资料记载,在殷商时期,统治者用龟卜(即是用火灼龟甲,视其所灼列迹以取兆)的方式来决定很多重大事项,其中有大量的关于建筑的卜辞,如作邑、作宗庙、作宫室、作墉等,这也说明了当时人们对天神的崇拜。从文字的起源不难看出,文字的发明除了用于记事,也有对天神意愿的诠释。 “风水”一词的产生 “风水”作为专用名词,最早出现于托名东晋郭璞的《葬经》一书,“葬者,乘生气也。气乘风则散,界水则止。古人聚之使不散,行之使有止,故谓之风水”。空气之流动曰风,顺地势而走曰水,对风与水的考察乃是对天、地之考察。掌握这种技术的人在上古时代往往是部落的首领,后来发展为天监司、太保之类的官职。风水术自古以来都是为皇家帝王将相所用,从事该项研究的也都是诸如伍子胥、董仲舒、张衡、管辂、郭璞、杨筠松、袁天纲、李淳风、刘基、朱熹等历朝历代的国师等精英人物。 建筑与风水 居住环境是人类生存的基本要素之一。随着人类文明的进步,从选址到卜宅、相宅;从形法到杖法、理气;从立表测影到指南针、罗盘的发明,人类自古以来对生活环境选址布局的重视可窥一般。 作为世界上最悠久的农业古国,中国文化与土地关系密切,中国古代建筑学的发展从未离开过风水学的支撑,天人合一的思想一直是中国古人选择生存与居住环境的最高准则。 风水科学的运用可以推动您的气场,它不是***的,但它会起到重要的辅助作用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