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的产品成本构成中,采购的原材料及零部件成本占企业总成本的比重随行业的不同而不同,大约在30%~90%之间,平均水平在60%以上。对于一个典型的制造型企业来说,一般采购成本(包括原材料和零部件)要占60%,人力资源投入要占20%,各种费用占15%。因此可以清楚地看到,采购成本是企业成本控制中的主体和核心部分,采购成本控制是企业(尤其是制造型企业)成本控制中最有价值的部分。
从我们的管理实践和服务经验来看,采购的成本节约将给企业带来明显的利润杠杆。从我们对中国企业的服务实践和观察来看,中国企业在采购活动中,主要表现出的问题有如下六点:
一、 没有建立采购成本数据库,对采购品种没有进行分类管理
在采购管理领域,20/80原则同样体现的非常明显,通常企业80%的采购成本会集中在20%的采购品类上,因此应当对采购品种进行分类管理,可以分为战略性采购和操作性采购。但一般的企业往往是胡子眉毛一把抓,不区分采购品类的重要性,使得生产与采购的协调难度较大,容易出现扯皮现象,缺乏良好的监督机制(组织上的保障)。同时分供方优化的工作无法系统地开展,采购部门容易陷入日常的业务,管理资源得不到优化配置。
二、 采购职能分散
在一些大的企业集团中,最初的模式是由专职采购部门执行统一的采购,公司集团壮大了,许多子公司开始自行组织采购,特别是在实行了全面经营核算的集团公司里,子公司不满意统一采购而自行采购的情况非常普遍。集团企业的分散采购忽略了整体利益的最大化,分散了集中采购量带来的价格、质量和售后服务优势,同时也给供应商管理带来了非常明显的问题和困难。在一个集团企业中,出现了集团采购部门及下属不同子公司从同一家供应商那里采购同种产品,价格却不同的现象。
三、 没有建立科学的供应商分级管理体系
在供应商选择方面,没有建立基于事实和数据的供应市场分析方法,获取潜在供应商信息的渠道较为狭窄。同时也没有一套成体系的方法对供应商加以评估,供应商资格认证的评审依据不充分,供应商的认定有时只凭领导意志决定,供应商管理更多的是基于个人关系而不是客观的评估程序。
缺乏对主要供应商的管理能力,当供应商流失或变更时不能主动应变。没有与关键供应商达成深层次的合作关系,不注重长期供应商的关系管理。采购中只注重谈判、比价、压价,缺乏从关注谈判向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转变,更没有从一味压价向建立双赢机制转变。
与大部分供应商的沟通与合作尚停留在交易层面,缺乏对供应商的评估体系,也没有建立基于评估结果的供应商激励机制(如供货量的重新调整)和淘汰机制。极少为供应商提供增值机会来实现长期合作。
四季明略管理咨询公司总裁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