姓名: | 闫慎伟 | |
领域: | 人力资源 企业文化 | |
地点: | 新疆 乌鲁木齐 | |
签名: |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484
- 博客访问:893065
2013年3月19日,习主席在对俄罗斯、坦桑尼亚、南非、刚果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金砖国家领导人第五次会晤前夕接受采访时,针对治理国家之道时提出,“老百姓的衣食住行,社会的日常运行,国家机器的正常运转,执政党的建设管理,都有大量工作要做。对我来讲,人民把我放在这样的工作岗位上,就要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的位置,牢记人民重托,牢记责任重于泰山。这样一个大国,这样多的人民,这么复杂的国情,领导者要深入了解国情,了解人民所思所盼,要有“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自觉,要有“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态度,丝毫不敢懈怠,丝毫不敢马虎,必须夙夜在公、勤勉工作 “治大国如烹小鲜”出自老子的《道德经》,它已经被众多学者和政治家引用。如今,习总书记也引经据典,以示自己的勤政之心。那么“治大国如烹小鲜”到底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治理大国就像做一道新鲜菜肴一样,不要随意翻动,不能煮的太咸,也不能煮的太淡;既不能操之过急,也不能怠慢;油盐酱醋都要恰到好处;火候也要适当。这无疑对“掌勺者”的专业能力形成了巨大的挑战。 习总书记这句话用得比较好,很形象地说出了国家治理应该秉持的理念和精神。从马克思主义哲学角度来讲,“治大国如烹小鲜”实际上反映的是一个度的问题。执政者做任何决策都需要把握好度的原则,不能朝令夕改、随意搅动、胡乱折腾,而需要遵从社会的自然秩序。有的地方政府为了搞政绩,盲目建设,随便上项目,最后产量不佳,销售不好,弄得老百姓跟着地方政府一起亏;也有的地方政府作出的政策决定,太过于“剧烈”和“粗暴”,政策柔性不够,没有做到休养生息,安民保民 治理国家如烹饪,这是治理国家的最高境界,管理和烹饪有相同之处,不同厨师烹饪的菜品味道也不同,同样一个师傅教出来,味道也不一样,治理国家和管理企业是一样,同样参加一次培训或阅读一本书,每人收获也不同,应用到自己单位也是不同,关键是把握好火候,什么时候需要大火,什么时候需要文火,也是管理的“管”与“理”合理把握,没有标准答案! “治大国如烹小鲜”的条件和关键是下一句“以道莅天下”。只有道布天下了,即天下人都来学习《道德经》,修道修德,当官的“以百姓之心为心”,老百姓都不为私利而争斗,和睦相处,注重自己的道德修养了,才有可能做到“治大国如烹小鲜”。治大国如烹小鲜”原文为“治大国,若烹小鲜”。这是老子的一句话,出自《道德经》第六十章。关于这句话是什么意思,有各种各样的解释。一种解释说,小鲜是很嫩的,如果老是翻过来、翻过去,就会弄碎了;因此治理大国也不能来回折腾。这种解释虽然接近本意,但没讲到“妙”处。懂得烹饪的人都知道,烹饪技术(?艺术)的核心部分,就是掌握火候。而小鲜,又是各种烹饪材料中最为娇嫩的,更要细心伺侯。所以治理大国的最高境界,就是小心翼翼地掌握火候。那么,怎么掌握火候,大国又如何可以被比作小鲜?这个问题比较复杂,但也可以大而化之道来。简单地说,治理国家,首先要考虑人民的性质。从经济学角度看,人民的性质就是趋利避害。如果政府能够提供和维系一套基本制度,在这一制度下,任何个人做对自己有利的事情时,就对社会有利;在做对社会有害的事情时,就对自己有害,就可以使全社会的成员在追求自己利益的同时,使社会繁荣起来。一般而言,这套制度包括保护产权、维持秩序、调解纠纷的功能。一旦有了这么一个制度框架,人们明确地知道什么是自己的成本,什么是自己的收益,从而自动地按照对成本和收益的计算行事。 国家律师资质、HR实务管理专家、CTT企培训师导师咨询13999973642 |
一共有 0 条评论
发表评论
以上网友发言只代表其个人观点,不代表总裁网的观点或立场。